选择
  • 贴子
  • 知识
  • 用户

在一起,我们更强大! 泛长三角胸部肿瘤联盟专业委员会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学组成立

发布于2021-05-12

7971

“在一起,我们更强大”

近年来,肺癌罕见靶点不断取得突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此肺癌帮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

起初,肺癌帮的患者群主要是按照病理类型和分期来建立的。对于靶向治疗的患者,主要建立了EGFR群和ALK群。

后来,随着罕见靶点新药的出现,越来越多检测出罕见靶点的患者加入了肺癌帮,但是比较分散,肺癌帮觉得非常有必要把这些罕见突变的患者聚集在一起,于是建立了RET、MET、ROS1、BRAF、NTRK等罕见靶点病友群。

聚沙成塔,虽然是罕见靶点,但是全国各地的患者不断加入,罕见靶点病友群也很快壮大了起来。病友们能快速找到与自己病情类似的病友,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经验,让罕见靶点诊疗之路更加顺畅。

让广大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病友信心倍增的是,5月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周彩存教授联合学科带头人,依托泛长三角胸部肿瘤联盟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正式发起成立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学组(以下简称学组)。

肺癌帮记者也亲临会场,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学组的成立将为广大肺癌病友的靶向诊疗进一步保驾护航。

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检测需求与日俱增,但现状不如人意

学组发起者周彩存教授指出,肺癌位居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排名之首,每年新发肺癌患者占全球1/3。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约75%的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

近两年,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治疗方案不断涌现,肺癌靶向治疗进入崭新篇章。所谓罕见靶点,通常是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率小于5%的肿瘤驱动基因突变,看似发生率很低,但由于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数庞大,即使是1%的罕见突变,依然是极大的绝对值。并且近两年相关靶向药物快速获批上市,一旦找到此类患者,能够带来显著生存获益。

然而,我国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的检测率却很低。周彩存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造成罕见靶点检测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罕见靶点突变还没有药物,只要药物出来了,就会促使对罕见靶点的检测。现在不少罕见靶点的药物已经出来了,通过覆盖基因数目更多更全的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平台,就像“撒网捕鱼”式地把突变的基因“一网打尽”,而不是每次只捕捞“一个突变基因”。这样可以在使用较少样本的情况下,更快速检测出任何一个有药可用的靶点,包括罕见靶点。

Foundation Medicine中国事业部负责人莫俊业先生表示,在中国,Foundation Medicine的大panel检测的肺癌病人每年是不断增加的,一方面是因为可用的药物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有很多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在开展。罕见靶点的药物疗效是非常好的,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病人愿意做覆盖基因数目更多更全的大panel检测,越来越多的医生建议做大panel检测的原因。并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大panel检测也是有很大需求的。

罕见靶点新药不断涌现,精准检测势在必行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治疗方案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新型靶向药物不断涌现,而且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一个携带罕见靶点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药物和不使用靶向药物,结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周彩存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靶向、化疗、免疫疗法等不同的疗法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比如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的效果是不好的,所以全面地找出患者携带的基因突变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极其重要的。

目前,有些罕见靶点已经有药物批准,也有很多具有前景的临床研究在开展,这对患者来说都是很好的消息,对靶向治疗也很有帮助。例如,RET融合的靶向药普拉替尼已经在国内批准;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国产的靶向药赛沃替尼即将上市;还有针对HER2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吡咯替尼、DS8201、TDM1等均已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数据中取得亮眼结果;还有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TAK788,美国很可能会批,明年中国也可能会批;针对NTRK融合的靶向药恩曲替尼、拉罗替尼均已在美国获批,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也正在开展中……

在这个罕见靶点治疗药物日新月异的时机下,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学组应运而生,通过规范检测和制定相关共识,将对推动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诊疗和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其实,在学组正式成立前,专家委员会就已经制定了关于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的共识。从2020年起,周彩存教授领衔的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就已经致力推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中的规范应用,并出具《二代测序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至此,罕见靶点的靶向治疗时代已经到来,精准检测势在必行。

制定个体化临床治疗决策,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学组成立后,将以患者为中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开展工作。周彩存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要建立一个患者数据库,还有数据分享、网络会诊等。区域里的专家可以不定期开展网络会诊,一起来帮助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的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这对患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您检测出罕见靶点突变,而主治医生对这方面不太了解,可以向学组寻求帮助。学组专家通过数据分享,进行网络会诊,集思广益,为您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没有药物可用,也可以快速帮您找到相关的临床试验。

对于发生罕见靶点突变的患者来说,少了一份彷徨,多了一份信心,也意味着更多希望!

精准检测罕见靶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一个很精准的基因检测,不仅仅是机器,更要有标准的流程,不然结果不准确,检测结果不仅没有参考价值,还可能会误导诊疗。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将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更全面的基因突变信息,使得罕见靶点精准医疗更上一层楼。

有你们,未来可期

我们欣喜地看到罕见靶点的新型靶向药越来越多,覆盖面也越来越广。用于RET融合阳性患者的普拉替尼国内已经批准;还有不少药物已经在路上,比如用于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赛沃替尼正在批准中,用于NTRK融合的恩曲替尼正在开展临床试验……每一个药物都代表着一份希望。

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学组将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推动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诊疗进入精准化、规范化时代,提升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阳性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获益,进一步推动晚期肺癌慢病化。相信学组的成立,一定会为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患者的诊疗带来璀璨的明天!

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

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

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

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

专家说更多

400-107-6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