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了吗?”,“我还能活多久?”。每一个在确知自己得了癌病的患者,恐怕都会有这样的天问。绝望、恐慌、幻灭,等等情绪,随即在心中肆意蔓延。概因,我们所接触的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把癌症称为绝症,把癌症跟死亡划等号。即使不是判了死刑立即执行,也是死缓。6年前,我也一样被这些问题困惑,也无数遍在心中问过自己。但经过6年的体认、观察、了解,我可以肯定的说,癌症决不是绝症,癌症绝不能跟死亡划等号,癌症其实可以跟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一些慢性病并列,都是暂时没有找到根治的办法,只能控制的终身性疾病。是比较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病。只不过,相比较而言,癌症危害性复杂性更强一些而已。在多年前,因为科学水平较低,人类对癌症认知有限,癌症的死亡率相对于其他病种来说,是高些。癌症跟绝症划等号,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类已经寻找到多种手段,对癌症进行围剿,可以解决、控制的癌种、领域是越来越大。即使是在以前认为无可挽救的晚期癌症病人,也有不少奇迹发生。癌症康复者,带瘤生存者,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可以这样说,将癌症称为绝症,是一种落后的说法,是一种不科学不严谨的说法,是一种罔顾事实的错误的说法。这是一系列误说、误传、误会、误解、误导的结果。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癌症是不是绝症,癌症能不能跟死亡划等号,而是为什么全社会明明知道癌症的治愈率在不断提升,根本不能再称之为绝症,不能再跟死亡划等号,但依然这样顽固地坚持、宣传、误导?我以为,这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复杂的现实原因,也有一些利益团体的故意。历史原因,就是曾经的高死亡率。现实原因,就在于信息的一种传播规律:异常永远高于快于寻常。即使10个癌症病人中,有9个人活着,1个人死了,人们记住的,传播的都是那死掉的1个,而不是活着的9个。因为死亡是异常的,活着是寻常的,人们会忽视寻常,记住异常,传播异常。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渠道的传媒如此,影视也是如此,死亡是最大的戏剧冲突,影视戏曲当然不会放过。而口耳相传的传言传闻更是如此。久而久之,信息叠加累积,癌症的形象符号就被固化。说到故意,适用于另一个理论,就是破窗原理。对于做窗户生意的商人来说,破窗才有利可图,有的商人为了赚钱不惜雇人去砸破人的好窗。而对于像医院、药业、非法行医者等相关行业,癌病则是利润最高的。他们已经结成了一个利益链条,形成利益共同体,对于他们来说,将癌症称为绝症,是有利可图的,因为人们的恐慌心理蕴涵着无尽的商机。正如猪流感一来,到处口罩价格飞涨,相关药物陡然紧俏,道理是一样的。他们不会轻易告诉人们,癌病并不可怕。特别是那些利欲熏心不法商家、非法行医者。他们巴不得把水搅得越浑越好。说有易,说无难。只要癌症一天没有最后攻克,癌症相对较高的死亡率依然存在,围绕癌症的误说误传误导就一天不会停歇。这就是时至今日,环绕在癌症上的“迷雾”依然顽固的原因。这就是我们的环境,也是我们的处境。我们作为癌症病人不仅要跟癌病本身战斗,还要跟这些错误“迷雾”战斗,跟各种嗜血恶徒战斗。错误信息,会导致错误认识,并进而产生错误判断,错误治疗。一步错,步步错。治癌路途不仅艰难,而且险峻。既要信心坚定,也要意志顽强,头脑清醒。癌症不是绝症。癌症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癌症目前来说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患癌是不幸的,但绝不是无望的。我们不要被这个病吓倒,更不要用这个病吓别人。在癌症面前,我们应建立平常心。信心来源于自己,也来源于社会。我们应更广泛更大力地将准确积极的信息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了解癌病,改变社会心理。我们应该改变社会,我们也能够改变社会。癌症终将彻底被战胜。这就是我对癌症的看法。
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
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
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
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