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期发表在Cancer上的一项开放标签的2期研究结果,经贝伐单抗和铂双药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晚期非鳞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继续使用贝伐单抗治疗显示出PFS的改善。据报道,目前贝伐单抗联合以铂为基础的化疗是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这些患者在疾病进展后使用贝伐单抗的疗效。因此,日本九州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胸部疾病研究所的Isamu Okamoto及其同事试图测定在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使用贝伐单抗的疗效。这项多中心的研究共纳入了100例复发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数据。研究人员将这些患者随机分配接受60 mg/m2多西他赛单独治疗(n = 50;中位年龄, 67岁; 64%为男性),或每3周同时接受15 mg/kg的贝伐单抗(n = 50;中位年龄, 64.5岁; 66%为男性)。研究将PFS作为首要终点。中位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四分位范围,6.4-17.8)。接受多西他赛加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的中位PFS为4.4个月,接受多西他赛单独治疗患者的中位PFS为3.3个月(HR = 0.71; 95% CI, 0.47-1.09)。分层对数秩P值(P = .058)符合研究预先设定的统计学显著性标准((P < .2)。此外,贝伐单抗似乎与OS的增加相关;然而,该结果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中位OS,13.1个月vs. 11个月; HR = 0.74; 95% CI, 0.46-1.19)。接受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6%(95% CI, 22.9-50.8),只接受多西他赛的患者为26%(95% CI, 14.6-40.3)。两组的疾病控制率为62%(95% CI, 47.2-75.3)。接受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发生了更多的3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包括白细胞减少症(64% vs. 52%),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0% vs. 80%)。两组各有26%的患者报告有发热性嗜中性球减少症。共发生两例治疗相关死亡(每组各一例)。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的局限包括小样本量和非验证性设计。然而,用于评估贝伐单抗对于这类患者有效性的3期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Okamoto及其同事写道:“我们的研究显示,经贝伐单抗和铂双药一线治疗后疾病发生进展的NSCLC患者使用多西他赛加贝伐单抗可以获得PFS的改善。尽管我们的研究结果达到了对数秩检验的显著性阈值,但由于贝伐单抗加入多西他赛具有边际效应,对于该结果应该谨慎解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胸部/头颈部肿瘤学部的Irene Guijarro-Mu?oz等人在随刊评论中表示,尽管这些数据显示出贝伐单抗对于NSCLC治疗的重要作用,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测定药物的最佳使用方案。“但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有必要进行额外的研究,因为已经有其它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抑制剂如ramucirumab和尼达尼布可联合多西他赛用于铂类难治性NSCLC。实际上,在理论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换用更广泛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不同的VEGF抑制剂可能会优于继续使用贝伐单抗
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
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
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
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