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食欲不佳主要与恶性肿瘤的生长、肿瘤破坏过程中毒素的释放、手术、放化疗和靶向药的副作用及心理因素等有关 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为厌食症,总感觉到饱胀感,对某些食物如肉类的厌恶感等,不仅发生于晚期患者,在早期,厌食也是放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据调查,厌食和早饱在胃肠道肿瘤和肺癌中最常见。 患者出现厌食, 进食量减少,导致的结果就是体重下降,消瘦,乏力。 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亦有研究证实体重下降是导致患者生存期差的独立预后因素。 肿瘤相关性厌食的原因和机制是复杂的,肿瘤与宿主之间复杂的慢性系统性炎症反应,伴随着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作用,影响下丘脑食欲调节中枢和胃肠道,抑制食欲使机体产生饱胀感。例如,下丘脑室旁核附近的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是很强大的内源性厌食介质,大脑分泌的5-羟色胺是具有较强的厌食作用的单胺。胃肠道迷走神经传入介导产生饱腹感。 抗肿瘤治疗的一些原因如化疗、放疗、止痛治疗等致胃肠道蠕动减弱,肠道排空时间延长,及肿瘤患者其他的症状因素的存在,如便秘、抑郁焦虑、疼痛等,影响体内神经内分泌通路的紊乱,破坏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导致食欲下降。 一、改变饮食习惯 1、少食多餐,提供高能量、高蛋白质饮食或营养补充品。 2、更换食谱,尝试用各种温和的调味料,经常变化烹饪方式与形态,增强色香味。 3、餐前做适量的运动(比如散步)或食用开胃食物。 4、进餐时应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者播放轻音乐。 5、用餐时先食用固体食物,再饮用液体汤汁或饮料。 6、若感觉疲劳,应休息片刻,待体力恢复后再进食。尽量少摄入油腻食物。 7、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水分。 8、使用大的碗碟盛食物,显得份量不多。 二 改善肿瘤患者食欲的药物有多种: 1. 甲地孕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改善食欲的药物,通过刺激神经肽Y的分泌,抑制相关促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而起作用。该药已证实对多达60%的患者的食欲、疲乏的症状改善,从160mg/d开始服用。短期内,一般在1周内食欲可改善,体重开始增加。但是这种体重增加主要是脂肪及体液的增加而不是去脂肪瘦组织体重的增加。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高血糖、体液潴留及血栓形成,停药后的阴道出血。如果长期服用未能改善症状,其剂量应缓慢减量,因为继续使用存在肾上腺功能减退的风险。若有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避免使用醋酸甲地孕酮。 2. 皮质激素:通过抑制 TNF的释放而发挥作用,已证实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食欲和食物摄入,其作用时间通常限于数周,食欲增加约 4周左右,继续长时间使用不仅无效,且该药的不良反应显著增加,如水肿、高血糖、低钾、乏力、焦虑不安及免疫系统抑制。目前无明确的使用剂量,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每天20-40mg,一天分二次口服。常用剂量为强的松的剂量从20mg到40mg或同等剂量的地塞米松。 3. 沙利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通过抑制TNF-a的合成调节某些炎性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抗炎作用,另外还具有催眠、镇静、止吐、抗焦虑、止泻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食欲、睡眠和生活质量,降低早饱和疼痛道阈值。 4. 大麻类:FDA批准用于减轻肿瘤病人化疗后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亦有研究发现对部分患者的食欲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表现为镇静、震颤、嗜睡和意识模糊 ,限制了临床的使用。目前国内尚不能使用。 5. 鱼油,ω-3不饱和脂肪酸:ω-3不饱和脂肪酸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对于动物模型实验,可以增加食欲。对于部分肿瘤患者,可以增加患者的食欲,提高生活质量,但也有报道单独使用,没有改善患者的厌食症状。 6. 支链氨基酸:具有拮抗色氨酸的功能 ,通过减少大脑中5-羟色胺的活性 ,刺激食欲及进食,对抗骨骼肌消耗和体重下降。临床用于肿瘤厌食患者,有可能改善厌食症状。 7. 其他伴随症状的控制:如疼痛控制,心理干预改善抑郁焦虑症状,改善便秘等。 8. 锻炼:抗阻运动可阻断肌肉萎缩及蛋白质消耗,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患者的疲乏、厌食等症状。但是体能锻炼类型及强度要根据机体的具体情况人体化训练。 9.助消化药物:多酶片 10.促胃肠动力药:吗丁啉(多潘立酮)(domperidone)、西沙比利(cisapride、prepulsid,普瑞博思)、莫沙比利(Mosapride ,贝络纳,加斯清)、替加色罗(Tegaserod,泽马可)。
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
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
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
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