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用药秘诀是锁定基因突变,选用正确的药物 基因突变关键词:EGFR 2002年,肺癌首个靶向药,第一代EGFR抑制剂面世。在这之前,肺癌患者能接受的治疗仅有放化疗,平均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进行临床试验后,人们惊讶的发现对于EGFR突变的晚期患者而言,小小的一片口服药竟能创造超过一年的生存期,并且副作用远远低于放化疗。由此,肺癌靶向治疗的大幕拉开。 随着靶向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2014年第三代EGFR抑制剂横空出世,再次将第一代EGFR抑制剂耐药后产生T790M继发突变的患者生存期延长超过一年。对EGFR突变的患者而言,第一代及第三代EGFR抑制剂真正创造了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可能。 不仅于此,对国内肺癌患者而言,EGFR突变更是“上帝赐予的礼物”:在欧美国家仅有10%的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突变。但在中国,EGFR却是最常见的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类型,高达50%的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 锁定了关键基因,怎么选择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脑转移? 正确药物关键词: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奥希替尼等 对脑转移患者而言,选对正确药物也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已上市的一代EGFR抑制剂共有三种: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埃克替尼(凯美纳),三种药物均通过相同的作用靶点来实现对肺癌的控制。然而在临床中,厄洛替尼显示出了更佳的脑转移控制能力。其原因在于靶向药要作用于脑内转移瘤需具备一个特殊条件:一定要先通过血脑屏障的阻挡,成功进入脑内才能作用于相关通路。相比其他靶向药,厄洛替尼具备更好的脂溶性,能一定比例透过血脑屏障,对脑内转移病灶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试验中,厄洛替尼作为二线治疗无症状的肺癌脑转移患者,脑内无进展生存期为10.1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9个月。 第三代EGFR抑制剂目前已上市的药物仅有奥希替尼(泰瑞沙),幸运的是,奥希替尼同样拥有强大的入脑能力,对控制脑转移病灶并不逊色于厄洛替尼。对于第一代EGFR抑制剂治疗后耐药进展,伴有EGFR T790M突变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奥希替尼能带来的无进展生存期为8.5个月,而化疗仅有4.2个月。 ? 在第一代、第三代EGFR抑制剂之后,医学研究者们已经在探索更前沿的第四代EGFR抑制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将可真正实现癌症的慢性病目标。而肺癌脑转移的患者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
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
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
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