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 贴子
  • 知识
  • 用户

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是除小细胞肺癌(SCLC)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和腺癌,和一些不太常见的类型。

肺腺癌 肺鳞癌 大细胞肺癌 返回列表
分享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癌症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海堰 9762 0
2017/4/23 发表在 非小细胞肺癌 模块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癌症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癌症病人不但活得越来越长,而且活得越来越好。但是,在癌症的治疗方面也存在很多的误区,一旦进入这些误区,不但会浪费我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可能会因此而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为了能够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1 癌症是不治之症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理念。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经把癌症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而且仍然存活的病人约有749万,36.9%的癌症病人可以生存5年以上,说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再也不是不治之症。

误区2 癌症直接手术切除就行

不可否认的是,手术切除获得的组织标本对癌症的病理诊断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早期癌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从医学上来看,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即使别的地方通过CT、超声等检查没有发现病灶,也依然可能存在少量肿瘤细胞,而不能被影像学检查发现。所以,只是单纯地进行了手术切除,而不进行化疗等其他治疗,很有可能在手术后较短的时间内就出现疾病的复发进展,所以单纯做手术对治疗癌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手术切除并不会导致癌症扩散。

误区3 化疗和放疗毒副作用大,偏方效果好

化疗和放疗确实对身体的正常组织有一定损害,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为了治好一种恶性的疾病,尤其是有很大治愈希望的时候,去承担一点治疗所带来的风险也是值得的。何况,现如今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化疗和放疗的毒副作用已经大大降低,并且很多低毒而又高效的靶向治疗药物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癌症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有人相信祖传治癌秘方或偏方,可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吃秘方、偏方的行为极不可取,一方面疗效不确切,尤其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吹嘘偏方的神奇疗效,根本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往往上当受骗,浪费了钱财,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另一方面,偏方的毒性也不可预估,其中的成分很有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误区4 不吃东西饿死癌细胞

有些人不理解癌症治疗方法的原理,反而是自作主张。医学上有一种“饥饿疗法”,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阻断供应肿瘤的血管,从而让肿瘤得不到营养供应而死亡。但是现实中却有人不让癌症病人喝水吃饭,企图通过这种方法饿死肿瘤,这样做的结果是把病人饿得面黄肌瘦,根本没有免疫力来对抗癌症,更不要说具备充沛的体力来接受正规的治疗了。也有人认为什么都可以吃,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来对抗肿瘤,结果吃了很多东西,引起消化不良,加重肝肾负担,甚至加速肿瘤的复发等。

误区5 以毒攻毒治疗癌症

一些“民间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是“毒气聚结成形”,治疗方法是“以毒攻毒”,采用大剂量有毒的中药,如蛇蝎虫类、重金属矿物类等,内服外敷,越毒越好。这种治疗方法其实是“自杀疗法”,会导致肝、肾等功能严重受损,肿瘤非但没杀死,人却已经先被杀死,往往得不偿失。

误区6 治疗癌症是医生的事

在临床中,往往是当患者的心态摆正了、思想乐观了,再加上科学规范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带病延长了生命,从而保证了生活质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关注个体的心理情绪波动,因为治疗癌症不仅是医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而且,除了患者本人和医生,家属的责任也很重要。一方面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针对病人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并发症。

误区7 晚期癌症就别治了

有些人认为晚期癌症已经没有什么治疗方法,等于被判了死刑,治也没有用,这是非常错误的。晚期癌症治疗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经济状况、治疗期望值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到个体化的治疗。对于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患者不要过度担忧。放化疗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通过现有的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切不因恐惧副作用而拒绝放化疗。
Alternate Text
海堰
肺腺癌

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

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

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

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

曾任Lowe胸腔肿瘤中心临床主任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医生

创建临床数据库(CRIS)等多项重大项目首席研究员

扫码加入
病友互助群

400-107-6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