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基因重排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重大发现:使用ALK靶向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疗的头2个月内,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若发现ALK基因拷贝扩增细胞比例减少,提示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这是来自美国癌症研究学会会刊《Cancer Research》的报道。 这不难理解:克唑替尼可特异阻断ALK信息高速通路,用药后若ALK基因扩增细胞增多,好比ALK通路没有变窄反而拓宽了,难以封堵了,极有可能耐药;反之,这类细胞越少,说明克唑替尼起效了。 ▲辉瑞公司靶向药:克唑替尼 实际上,肺癌靶向治疗,近年来已经改变了临床实践,建立了治疗新标准。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通过基因检测,来指导选择特异性靶向药,已深入临床。这是因为,这类肺癌中,致癌驱动基因发现数目较多,同时又有较多可选的相关靶向药(具体哪些驱动基因,哪些靶向药,这里不展开讨论了,往前看已发布报道)。 相关阅读:放眼世界,肺癌常见靶向药该怎么选? 肺癌靶向治疗耐药后,接续治疗该怎么办? 如果是检测到ALK基因重排(发生率约4%)的患者,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优选的靶向药,治疗响应率高达60.8%,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9.7个月。不过,他们的疗效有很大个体差异,有效持续时间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并且后期会因继发耐药突变,而影响到长期疗效。一旦耐药,则需要及时切换到新一代可逆转耐药的ALK抑制剂(ceritinib, alectinib, brigatinib或lorlatinib)。 克唑替尼用药后,究竟会不会短期耐药抑或有长期获益,目前还缺乏合适的生物学指标(生物标志物)来进行判别。 而最新报道的这项发现——基于用药后循环细胞ALK扩增数改变,将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来提早预测克唑替尼靶向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针对使用克唑替尼治疗患者,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第2个月,通过血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分析了ALK拷贝扩增细胞数量改变,结果表明,相比其他患者,治疗头2个月内ALK扩增阳性CTC细胞数减少的患者PFS显著延长(14个月 vs 6.1个月),疾病进展的概率降低了4.5倍。 ▲克唑替尼治疗头2个月内ALK扩增阳性CTCs细胞数减少,PFS越长 了不起的发现!CTCs检测ALK扩增改变(用药之前+之后第2个月各测一次),只需按需抽血就可以测了,无需传统的穿刺活检取标本,便利性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如果克唑替尼用药后的头2个月内,CTCs细胞ALK扩增比例不降反升,可能提示无进展生存期更短,如果获益有限甚至耐药的话,可以考虑换新的ALK抑制剂;反之,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这个药,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进一步优化验证这项检测的流程优化实用性,希望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使用,帮助更多的肺癌患者实现精准靶向治疗。
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
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
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
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