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都将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混为一谈,认为靶向治疗就是基因治疗。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家庭医生在线肿瘤频道联合主编吴一龙教授在采访时指出,实际上这种看法犯了概念上的错误。因为狭义的基因治疗是对基因进行矫正。而靶向治疗讲的是针对某一个基因异常进行的靶向抑制。 吴一龙教授指出,肺癌在靶向药物的研究上进步非常大。“我们利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了过去100年没有走过的路。在靶点药物上我国有特罗凯等三种药物,让患者生存达到3年以上。”另外,对于治疗,吴一龙教授主张肺癌患者积极参加临床试验,得到最好的治疗。 很多患者都担心使用靶向药物会产生耐药性,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吴一龙教授表示,尽管所有患者都会对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但是什么时候出现耐药,每个人是不同的。哪些人产生耐药的时间比较短,哪些人比较长,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明确的规律。“有数据表明中位期耐药的时间是1年左右。这是指一半的患者在一年的时间内出现耐药,但也有患者10年以上都没有产生耐药。所以不能把上面这个结论理解为所有人在一年内出现耐药。” 靶向药物昂贵的费用一直让患者难以承担。2004年,吴一龙教授提出并促成了我国靶向药物慈善模式,利用慈善赠药的方式向一些患者免费提供靶向药物。但是在中国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这个模式的推行并不顺利。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都可喜地看到目前国内能够获得的EGFR通路的三个靶向药物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价,并且都在积极推动国家医保目录的列入。吴一龙教授认为药物价格谈判是好事情,但更应该在一个药物刚刚批准上市的时候,国家就积极介入。慈善药物模式不能解决患者的用药问题。只有把价格降下来,这样才是为广大老百姓着想。 专家简介: 吴一龙,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家庭医生在线肿瘤频道联合主编。曾任广东省医学科学院(GAMS)、广东省人民医院(GGH)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所长;现任中国抗癌协会(CACA)常务理事、临床肿瘤协作中心(CSCO)候任主任委员、肺癌专业委员会(CSLC)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会长、世界华人胸外科学会(ICSTS)会长。中央、省、市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际肺癌研究会(IASCL)国际分期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国际事务部委员,国内外多家中英文杂志主编、副主编、编委。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吴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特别着眼于肺癌的综合防治,具体研究方向有:1、肺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2、肺癌的转化医学研究;3、肺癌的临床试验研究。 吴教授创建了国内首家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EGFR检测中心 “华南基因检测中心”,并与广州市医保局合作实施全国首个肺癌靶向治疗个体化医保项目,成为广东省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标志之一。
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
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
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
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