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病友们对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吧?很多中医中药和保健品都声称自己有这个功效。但我们都想不到它跟癌症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天就为大家一起盘点一下——肺癌患者到底要不要——“活血化瘀”。 1、肿瘤引发静脉血栓栓塞,是肺癌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对于非癌症患者又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而言,每年一千个人中约有1~2个发生因“血液高凝状态”导致静脉血栓栓塞(VTE),表现出局部出现静脉曲张,并伴随“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对于肿瘤病人而言,出现静脉血栓的风险则会提高4 - 6.5倍。 癌症和静脉血栓之间的联系最早在19世纪就被临床发现并确认了,Jean-Baptiste Bouillaud和具有传奇色彩的法国医学家Armand Trousseau最早描述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Trousseau注意到癌症患者常常毫无征兆的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他甚至根据上肢出现的血栓征象准确地预测了自己的胃癌。 随后的研究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与普通人群相比,癌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更高,它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丹麦的一项注册研究中,同时诊断有静脉血栓的癌症患者一年生存率低至12%,而没有静脉血栓的癌症患者则为36%。 此外,出现血栓栓塞的癌症患者其医疗成本大约高出40%至50%。在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纵向队列研究中,在排除了年龄、性别、癌症类型和分期等因素后,血栓患者的5年医疗花费高出约2.2万美元(2013年数据)。这其中主要增加的是住院和门诊费用。 那么哪些肿瘤患者较容易出现血栓栓塞呢? 以下四个方面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风险因子: 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 恶性肿瘤类型、分期 肿瘤治疗导致的并发症 血凝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紊乱 对于正准备或正在接受治疗的病友们,应该特别注意自己是否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潜在问题,对“血栓”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在此基础上,及时针对“静脉血栓”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疗。 2、静脉淤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血栓并发症的主要元凶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肿瘤患者这么容易出现“血液粘稠”并形成“血栓”呢? 癌症患者血栓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涉及多个彼此相互影响的途径,其中“静脉淤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等是主要的形成机制。 首先,恶性肿瘤组织会释放各类促凝因子,同时通过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和血小板活化,后者会使患者的血液处于一种超凝状态,血液流速减慢,特别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化疗、手术等治疗措施则可以导致血管内皮出现损伤,此外,治疗过程中患者长期卧床,也让静脉血液处于瘀滞状态,加重血管内凝血形成血栓的风险。 3、“活血化瘀”:预防血栓并发症提高生存几率与质量 所谓“活血化瘀”,其实就是针对有“血液比较粘稠”又称“高血凝状态”患者进行以“抗凝”、“溶栓”为主的治疗。既然肿瘤患者的“血液粘稠”问题比非肿瘤病人更加严重,“活血化瘀”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根据Cochrane协作网发表的综述结果来看,恶性肿瘤抗凝治疗确实能有效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 癌症患者抗凝治疗的目标与其他患者人群相同。所有初级预防和急性血栓治疗方案也都能用于癌症患者。目前主要的临床用药如下: 4、“活血化瘀”的常用药物:从“阿司匹林”到“中医中药” 知道了肺癌进展原来是与“机体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咱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这类解热镇痛消炎药能起到抗癌作用了。 阿司匹林除了具有抗炎作用外,还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因“机体高凝状态”导致的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早有研究证明阿司匹林能够改善肿瘤的预后。 除阿司匹林外,目前临床实际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的药物主要是低分子肝素,目前国外的治疗指南因各国国情差异而略有不同,但普遍共识是: 急性血栓治疗方案:癌症引起的静脉血栓栓塞应至少用低分子肝素治疗3-6个月。对于未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mission)的患者,可以在6个月后停止治疗。 血栓预防方案:BCSH、NCCN和ESMO指南建议,对于住院或围手术期癌症患者进行血栓预防,推荐使用非肠道抗凝药物进行药物性血栓预防,只要有临床证据表明存在活动性恶性肿瘤,抗凝治疗应无限期持续。 低分子肝素钠这么有用,可美中不足的是,它需要进行皮下注射,因此一般需要在医院、门诊这样的医疗环境下进行,给患者增加了很多不便。 所幸咱们还有口服抗凝药供选用,包括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但它们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机体高凝状态的防治效果是否优于低分子肝素钠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实际上,“活血化瘀”也是很多中医中药的主要治疗功效,药理学实验发现,水蛭、虻虫、红花的提取物有改善凝血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临床试验证明,含有以上中药成分的回生口服液对I期-II期肺癌手术患者的PLT(血小板)、FIB(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血凝状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为“活血化瘀”治疗肿瘤的典型方剂,在抗肿瘤的同时还表现出明确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5、中药“活血化瘀”使用时机:术前、术后两不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的周清华医生建议[9],在肺癌手术前后均应进行抗高凝、抗血栓的预防性中药治疗。他们建议的具体方法为: 术前:确保患者无出血、无其他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在术前、入院后尽早进行抗凝、抗血栓治疗 术后:在无各类出血表征的情况下,术后应尽快开始抗凝、抗血栓治疗。 总而言之,静脉血栓与“机体高凝状态”不仅是肿瘤术后的并发症,也是引起肿瘤进展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元凶之一。而“活血化瘀”不仅能避免肺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肿瘤进展,目前已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合理选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方式,能为我们的长期生存带来更大希望!
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
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
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
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